整個汽車最臟,也是最難清洗,最讓車主鬧心的部分,我想就是發動機艙了。本篇文章,就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發動機艙的灰塵是怎么進去的,以及如何保持發動機艙清潔的問題。
走在大街上,不難發現:傳統燃油車的車頭往往會“開孔”。汽車廠家為了掩飾這些“開孔位”,往往會將其外觀制作得富有美感,并稱之為“進氣柵格”。撇除外觀因素,為什么傳統燃油車需要進氣柵格呢?
發動機工作需要空氣,這個進氣格柵,作用便如它的名字一樣:進氣,保證空氣能夠進去。但是冬天的時候溫度低,冷空氣不能過多的被吸入發動機,所以在進氣格柵的設計上,就需要下點功夫。既要保證夏天進氣,又要保證冬天進去的冷空氣不能太多。于是他們被設計出非完全鏤空狀。同時,夏天的時候還能散熱。在緊急碰撞的情況下,柵格還能起到保護的作用,讓發動機艙內的各個部件避免受外物撞擊。
有利有弊,進氣格柵在吸入空氣的同時,不可避免地吸入了空氣中的灰塵。事實上,通過進氣格柵進入發動機艙的灰塵比較少,通過底盤進入的灰塵才是發動機積灰的“主犯”。因為汽車經過的路面時,通過輪胎帶起來的灰塵會很容易的進入發動機艙。一般車子出廠都沒帶發動機護板,都是車主后來加裝的,行駛一段時間后灰塵非常多,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車主會安裝發動機護板。灰塵的種類有很多,泥土、砂石和灰土等各種外來物質進入發動機艙形成污垢后,一方面會大大降低發動機艙的散熱性能,降低發動機的能效,另一方面會加速零部件和線路的老化,增加電線發生燃燒的風險。

據統計,超過90%的汽車自燃事件都與發動機有關,自燃原因又多由線路短路、漏油造成。而發動機長期處于高溫運行,加上油垢、灰塵特別多、附著在這里的線路、油路、都非常容易老化、破損,一旦短路便能迅速引發火災。發動機艙的清洗,并沒有固定的周期。一般情況下,行駛一萬公里或者隔了半年,就可對汽車發動機艙進行深度清洗工作。
